·您的位置:本站首页 > 文章首页 > 协会 > 新闻中心 > 欧盟新电池法案 对我国新能源究竟是机遇还是挑战?

欧盟新电池法案 对我国新能源究竟是机遇还是挑战?

日期:4/9/2024 9:39:48 AM 浏览次数:70

欧盟去年出台的《新电池法》对进入欧洲的新能源电池提升了标准,包括电池的生产、回收都有了一些新的规定。
中国作为全球新能源电池生产和出口的主要国家,这些政策和标准陆续实施会对我国相关企业造成怎样的影响,究竟是机遇还是挑战?来看记者的调查。
这几天,在安徽滁州的星恒电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派忙碌的景象,企业负责人说今年一开年就订单不断,尤其是来自欧洲的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年初。
星恒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冯笑:很多新的标准或者新的法案,星恒可能是全球第一家拿到这个证书的,我们一做宣传,我的欧洲客人一看你好厉害,第一个符合这个标准,第一个拿到这个证书,他就愿意跟你多接触,愿意多跟你合作。
这位负责人所说的新的法案是指欧盟在2023年8月17日出台的新电池法,也是全球首个将碳足迹作为对产品强制性标准的政策,覆盖到电池的全生命周期:从设计、制造、应用,直至其回收和处理,鼓励业界采纳更加环保的生产技术和方法。
星恒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冯笑:它是对中国、日本、韩国,对欧洲自己企业都是统一的标准,在一个高标准严要求的情况下,它也会树立一个门槛,把一些劣币驱逐出去。谁能够达成这个标准,谁就进入这个市场,这其实是一个促进整个电池产业提升安全标准、提升性能的一个很好的规范。
标准的提高对星恒这样的龙头企业,也对未来的产业方向做出了调整,再过几个月星恒投资10亿元在安徽淮北市投建年回收处理4万吨废旧锂电池工厂也将开工,成为锂电池行业首个实现电池组从生产到回收的完整闭路循环。按照欧盟的新法规,自2027年起动力电池出口到欧洲必须持有符合要求的“电池护照”,记录电池的制造商、材料成分、碳足迹、供应链等信息。未来不符合这种要求的电池或新能源汽车都将无法进入欧洲市场。
北京资源强制回收联盟秘书长 何叶:电池护照更形象一点说,就是企业的一个身份证,你使用这个产品的一个身份证。从电池的生产制造开始,你的材料用的是再生原料,是多少的比例,你是不是从规范渠道来的,它都要求要有一个非常完整的信息的披露。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陈小洪:肯定它是一个挑战,但是我认为它也是一个机会,化危为机的一个机会,特别是由于中国的企业也有一些有利条件,因为中国在电池生产领域、产业领域,在技术上、产业上是世界领先的。
电池溯源管理:中国比欧盟早7年实施
欧盟《新电池法》的核心就是对电池从生产、使用到报废回收等全生命周期的电子化管理,而我国对电池的电子化管理实际上比欧盟早了整整7年的时间。
总台央视记者 陈允涛:中国汽车产业大数据实验室有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溯源管理平台,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看到每一块电池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信息。从2018年以后,我们国家生产的每一块电池,它的溯源信息都会上传到这个平台。
目前,这个综合管理平台,记录动力电池生产、销售、使用、报废、退役、回收利用等100多项溯源信息。国家溯源管理平台上已有逾1400万辆新能源汽车、2000多万套电池包,超过1000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注册。做到了动力电池“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节点可控、责任可究”。
中国汽车研究院高工 胡嵩:所有产品信息的一个电子化,每一个产品,都有一个电子的档案和身份证。有一个24位的编码,前两位就是车辆的厂商代码,第四位是生产电池的形态,第五位可以看到这个电池的材料类型。
专家表示,与欧盟借助《新电池法》来补齐产业短板不同,作为新能源汽车大国,我国动力电池的底层数据积累工作已经开展多年。相比欧盟电池护照平台在2025年才会上线,我国的动力电池推行电子化溯源管理,实际上比欧盟早了整整7年时间。
中国汽车研究院高工 胡嵩:电子化的管理我们应该是全球首创,(欧盟新电池法案)借鉴了我们国家溯源管理的经验,当然它在溯源管理的模式的基础上,它做了一些优化或补充,发展出来他们电子护照的一个新的模式和新的管理思路。
但是相比欧盟《新电池法》,我国在电池法律体系上还有要补课的地方。我国的电池法规大多仅针对汽车动力电池,并且法规的层级不高,下一步,我国将从法规、政策、技术、标准、产业等方面,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完善监管措施。
成本提高 加速我国电池企业海外布局
欧盟《新电池法》是一部适用所有类型电池的法律,涵盖了消费类电池、车用电池、便携式电池、工业电池等4大类,欧盟电池法要求每块电池都必须拥有自己的“电池护照”,否则将来都无法在欧洲市场销售。
目前的这些政策并不是一次性实施,从2023年到2035年长达十几年的时间内,该法案会陆续推出一系列节点性的政策,但这些门槛还是会给动力电池的出口带来更高的成本。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连续9年产销量位居世界第一,2023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更是达到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新电池法规定了电池生产过程中碳排放的上限值,在未来的3到4年,这些措施会对我国汽车出口造成比较大的壁垒。
不仅落地之前要增加成本,更重要的是,新能源废旧电池在国内是可以卖钱的,而在其他国家由于处置成本远高于电池残值,因此废电池反而需要花钱来处理。
苏州博萃循环创始人 林晓:欧洲整体来说都是一个生产者责任延伸,简单说就是谁生产谁回收,这个时候其实就会产生一段我们在国内没有碰见过的售后成本,这个成本由谁来承担?这个成本到底是多少?现在其实对于很多国家以及中国厂商来说都还是一个未知数。
截然相反的两种政策会让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前期销售挣到的利润,很有可能未来要支付掉比利润多得多的回收费用。
欧盟新电池法的出台,必然对出口欧洲的电池企业造成一定影响,但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新法规不仅是挑战,如果积极应对,长期来看也为我国电池行业带来了转型提质的机遇。
专家指出,中国的回收企业必须走出去,把回收厂开到国外去,回收国内自己的电池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回收成本,还能确保资源回流。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曹宏斌:首先现在新能源电池很多的原料在国外,电池的生产很多是在中国,电池的使用又是在国外。所以我们认为,应该是国际大合作,把我们的一些先进的理念技术带到国外去,构建一个分工明确,可发挥各自优势的这样的一个产业链条。
受政策调整和成本增长的影响,中国动力电池厂商已开始在海外设厂。目前,宁德时代、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蜂巢能源等领先企业布局海外扩张计划,其中大部分都选择在欧美地区设厂。目前,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建厂项目已达25个,除了直接投资建厂,还有一些企业选择与国外公司进行合作或者收购。这些举措都有助于动力电池企业规避进出口的政策风险。
行业洗牌 规范电池回收体系是关键
欧洲新电池法出台的限制性政策,对出口企业有更多的实现绿色化的要求,势必会导致国内电池回收市场重新洗牌。
有专家指出,加紧规范国内的电池回收体系才是健康发展的关键。
在河南新乡市的大块镇,记者看到这里几乎每家每户都在从事动力电池的拆解工作,新乡市也因此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电池回收最主要的集散地。
在一些电池拆解点,记者看到一些成批来的废品在这里经过挑拣之后,又重新被利用。
记者发现,村民对不合格电池进行筛选的原则仅仅是看是否有漏液或鼓包,像这样靠目测挑选的报废电池用在其它车辆上,会成为安全的重大隐患。业内人士表示,欧盟的绿色政策虽然是一种约束,但对国内不规范的电池回收渠道却可以起到倒逼的作用。
北京资源强制回收联盟秘书长 何叶:虽然欧洲现在出台了很多限制的一些政策,包括欧盟电池法规,恰恰说明它希望通过这个政策能够让它本国的这些企业能够发展,对我们国内其实是一种绿色的贸易堡垒。其实对于不规范渠道的回收是一个比较严厉的打击,那会导致国内的市场其实也是一个洗牌。
与国外相比,我国虽然也出台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但实际上对退役电池的去向并没有明确的政策管控。据了解,工信部从2018年开始对电池回收企业实施白名单制度,目前已有5批156家企业获得准入,但调查中发现,这些企业花巨资投入了环保装备却往往处于晒太阳或吃不饱的状态。
杭州协能安影科技公司总经理 王丽琴:价高者得,那大家就是一个生意行为,导致一度炒高了电芯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