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16日电 老有所养,需要更多“医靠”。 国家卫生健康委16日公布,目前全国具备医疗卫生机构资质并进行养老机构备案的医养结合机构有7800多家,床位总数达200万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签约合作8.7万对。 与几年前相比,这组数字有了大幅增长,折射出中国破解老龄化难题的最新实践。 当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超2.9亿,占全国人口21%;预计2035年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越来越长寿的同时,老年人也存在多病共存情况,有关慢性疾病护理的社会需求日渐加大,一些失能老人急需科学精准的长期照护。 调查显示,我国90%以上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如何守护好“夕阳红”? 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说,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养老机构依法依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4种相对成熟的服务模式。 从专门绘出政策蓝图,到财税、土地、医保等支持多管齐下,再到引才育才、开展试点示范,医养结合正在进入发展快车道。 ——“养”的途径更多元。在部分示范地区,实现了“居家医养、医护巡诊”,有的地方家庭医生和养老护理员上门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康复、生活照料等叠加服务。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也在增设老年养护床位,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上门护理服务,不断提升养老供给。 ——一张“床”安放更稳。在浙江嘉善,家庭病床、家庭养老床位逐步融合,建床费等纳入医保报销范畴。更多省份制定税费、投融资、用地等优惠政策,通过社会力量办起了医养结合机构,达5500多家,占比超过70%。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持续推进,为部分失能老人“兜底”。 ——“医”的力量更壮大。让老年人有“医靠”,离不开专业护理人员。在山东这个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全省231所院校开设了医养类专业,医养类相关专业在校生达到33万人。 在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专业中增设“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全国开展医养结合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累计培训10万多名医养结合从业人员…… 让老年人安享更加健康幸福的晚年,是一家之事,也是一国之事。 服务打通“最后一米”,基础设施和护理人员补齐“缺口”,配套政策进一步激发社会“活水”,医养结合将稳稳托起健康“夕阳红”。 新华社记者董瑞丰、徐鹏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