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所需要的要素 音乐的基本构成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有音色|、音调、节奏、音量等要素组成。由它构成一些乐句。不同的形式的构成,体现了不同心理共鸣,并与自然世界的事物,所引起的共鸣相似,进而唤起我们对相应的事物的联想和思考。 音乐是情绪的语言 练习音乐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感觉细腻,尤其是对情绪的感觉。而一个要有良好的感觉,那么它必须是非常会应用生理感觉器官的。进而能够感觉到存在于自身的各种生理变化的人。这就构成了他能够以更加细腻的感觉去体会他人的内心活动的基础。即:从情绪上(感情上),去理解他人的优良素质。而这正是我们追求的,富有同情心的基础。试想一个人,更本就体会不到别人内心的感受,她如何去同情别人。 音乐是同时并进的行为过程 特别是弹奏钢琴或者其他双手乐器。通常需要识谱,左右手配合和独立,同时内心思想的配合与控制,同时需要聆听自己和别人的演奏。与此同时,她思想上所要关心的同时会有,几个声部,节奏速度,音色表现,音量的控制等等。不难看出,练习音乐,特别是联系器乐,对人的控制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有极高的要求。相关能力得到的促进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音乐是连续的艺术 和其他艺术相比,音乐的难度在于它必须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的完美,存在于整个表演过程中。这就要求演奏者必须有足够的功底,一丝不苟的对完美的追求。成就这一点,必要有恒心。这一点也就构成了人们从事其他事业的优良品质,持之以恒,排除万难,追求完美。而这正是我们目前社会缺少的。为什么我国的产品不如国外的更受欢迎。根本点在于,我们的制造者在追求完美的过程当中,常常偷懒。喜欢降低标准。而这正是练习音乐者必须克服和消除。 音乐教育对素质的影响 生理能力的锻炼 首先我们容易看到:凡是音乐素养好的孩子都有非常好的听力。他们对各种声音的分辨能力是非常细腻的。而且他们对声音的模仿能力也是相当强。这一点非常有助于他们学习语言。 练习器乐的孩子(通常音乐素质会比没有联系器乐的孩子更好)他们的双手的协调能力(双手的手指)要远远地超过没有练习过器乐的孩子,除非它们经过专门特殊训练。 通常我们容易看到,音乐素养好的人们就会用良好的歌唱表演能力。例如,他们能够以更好音准和节奏和音色,参加各种演出活动而备受人们欢迎。我们也容易看到,音乐素养好的人,能有更加协调和富有动感的舞姿表现。不论是在平常的行走和伴随着言谈的行为举止到参加动作幅度较大的体育活动,他们都会有极好乐感。给人一种不俗的气质的感觉 通过仔细观察我们还可以发现,具有良好音乐素养的人,他们会变得更加敏感。他们对颜色、形状、味道,温度、触感等感觉都会比以前更加敏感起来。我们知道对外界有好的感知,是提高我们对外界的认识的基础。 行为心理的影响 从生理物质的角来观察,心理是生理物质所处的状态。但是从意识的角度观察,心理是一种情绪、精神状态的意识感觉。前者是客观的物质变化,后者是感觉和认识。和其他感觉一样,心理的感觉能力也是可以被训练和开发的。并且可以不断地总结认识。不仅如此,人还可以主动地影响心理状态的变化。这被人们称之为,控制自己的情绪,或者是调整心理状态。 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实际上这是要在心里方面接受极大训练。没有一个好的心理能力,企图有一个好的音乐表现能力是不可能的。我们讲过音乐是情绪的语言,当然就离不了对情绪的主体—心理—做深入的体会、理解、和控制。 意识能力的影响 音乐对意识最大的贡献在于对心灵深处的美感的促进。对心境和气氛的感觉能力和想象力促进。也就是说,音乐可以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提高艺术品位。 综合能力的影响 音乐—特别是演奏乐器、合唱(不是简单的齐唱和轮唱)—对人的综合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 如何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应该提倡的音乐教育的观念和方法 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种植的过程 从小灌输的任何东西,都将在以后的学习当中产生作用。或者是以有意识的,或者是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着以后的言行和学习。 纯美教育 特别是我们的幼儿园。必须要使用最优美的音乐来熏陶。不能使用音质和旋律极差的歌曲来对付。也不应该认为,小儿们只可能理解简单的儿歌。这种想法是幼稚的。从教育学可知,先入为主,如果我们小儿的头脑中最早灌输的是低劣的儿歌,那么如何期望他们对高雅的艺术有共鸣? 极早干预 启蒙的时间越早,学习得到效果就越好。主要是杂质因素越少。对于教师的教学难度要求也相对容易些。当然,这是对使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教学而言。 表现重于技巧 我们习惯于要求学生做大量的联系,尽快地提高技巧。指望在达到一定水准后,再来提高他们的艺术表现力。这个思路似乎是正确的。在实践当中也的确不乏成功的案例。但是她的缺点就在于容易引起厌倦,导致逆反的心理。而家长不得不施加压力。 而且重于表现的教育路线,看起来有点华而不实。但是她的最好优点就是能够激发学习的热情。 然而,只有在有学习热情的时候,教师的指导才会对学生有更好的意义。而音乐的教育在于有效地表达感情。如果没有了情绪的音乐,就只是音符了。如果一个人在弹奏音符,那么就违背了我们的音乐教育的目的。也达不到较高的音乐境地。 绝大多数人是不可能成为音乐家。所以,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的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提高他们的音乐感悟力,而不是顶级的表现力。所以,为尖子的教育方法不可以用在为大众的教育课程中。 合唱重于独唱(或者是合奏) 唯有在合唱的时候(特别多声部合唱中),我们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而一个人自由自在地演奏的时候的觉察不出这些问题的。合唱也充分地锻炼了,人与人之间协调的能力。这一点对他出身社会的确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 音乐教育的现状 我的实践 音乐教育的局限 音乐对人的大脑的开发不能取代数理逻辑和语言文学 尽管音乐对人的素质有如此之大的锻炼和促进作用, 但也不能认为可以用音乐取代其他文化知识对素质教育的作用。任何事物对另外一种的事物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 音乐尤其不能促进逻辑的思维。音乐也不能有效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音乐也不能锻炼形象思维。等等。 我们还要注意的是,过分地强调特长的,同样是有害的。先入为主的好处在,我们可以利用他较早地灌输一些对以后有用的东西,不管他是否理解。他的坏处就在于先入的东西具有排斥性。我们不知道学生会用它来排斥什么。也许他要排斥的正是你以后要他接受的。 |